房地产是顶梁柱!能扭转市场颓势吗?

2023-04-15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5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昨天(2023年4月14日),网上有一篇文章说,2023年一季度,被一些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大吹大擂的房地产市场的“小阳春”,进入4月份,就彻底结束。国内的房地产市场,直接从早春,再一次进入寒冬。
文章说,根据“贝壳研究院”发布的数据显示,进入4月份,国内一些热点城市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等,二手房的挂牌量,都在持续增加。与此同时,这些城市的二手房的交易量,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这些,都充分说明,国内的房地产市场,在国家高层、地方政府强力救市下,依然没有任何起色,完全可以这样说,不管他们多么努力,救市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。
 
文章还列举了上述城市的二手房的交易量。降幅最大的,是被很多人称为要取代“北上广深”中的广州的杭州。不少人称新的一线城市是“北上深杭”。4月1日至4月10日,杭州的二手房的日均交易量,减少了100套,下降幅度在30%以上;在六朝古都南京,4月份第一周二手房的交易量是2230套,和3月份相比,下降幅度为26.6%;
 
西南重镇成都,日均成交量也从3月份的910套,下降到680套左右,下降幅度在25%以上;国内最大的城市、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,在过去的五个星期,二手房的成交量,已经出现了5连跌,第五个星期的成交量,和第一个星期相比,减少了1107套,下降幅度在19%以上。
 
在这种情况下,国家高层和地方政府,都非常着急,只有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救市力度。虽然,他们应该知道,不管救市力度多么大,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不振,问题应该不在于救市的力度和措施。但他们还是不甘心,继续出台政策,妄想把楼市救活。从3月下旬开始,郑州、合肥、厦门等二三线城市,继续出台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政策。
 
就是像首都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老大,也坐不住了。开始在远郊区——房山区进行“一区一策”的试点。据官方媒体的公开报道,北京市房山区的二手房成交价格,自从2017年以来,下跌的幅度,早已经超过了20%。如果把资金成本计算在内,过去6年,在房山区买房的业主,已经把首付款亏掉了。因此,北京市不得不在房山区进行试点。
 
2023年4月10日,国家重要的官方媒体——《经济日报》,对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,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。该文章的标题“房地产仍是‘大行业’、‘好行业’”。由这篇文章的标题就能够看出,《经济日报》毫不掩饰地对房地产行业的褒奖。同时,文章还说,总体而言,国内房地产市场,已出现了复苏的势头。
 
2023年4月12日,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先生,发表了讲话。倪虹部长在讲话中指出: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领域,一共承担着两个支柱产业。一个是建筑业,另一个是房地产业。2022年,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6.9%;2022年,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6.1%。这两个支柱行业,加起来占全国GDP的13%。倪虹先生说,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这“两根柱子”稳住,对稳定全国的经济大盘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倪虹部长还特别强调,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、压舱石”。
 
实际上,倪虹部长之所以再一次公开为房地产行业站台和背书,原因是房地产行业,真的要不行了,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快揭不开锅了。今年前两个月,国内土地的出让金收入,和2022年同期相比,下降幅度高达29%;土地增值税的收入是1051亿元,和去年同期相比,下降幅度是22.4%;房产税的收入是558亿元,和去年同期相比,下降幅度是2.9%。就是契税的收入,也只有875亿元,和去年同期相比,也下降了4%。
 
就是倪虹部长再怎么强调,房地产是顶梁柱也好,是压舱石也好,如果不大幅度降低房价,不让普通民众买得起房子,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颓势,恐怕是扭转不过来的。他们难道真的不明白吗?
打赏
凡注明"来源:团爪房产网"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关键词:
0相关评论

新闻排行

热点楼盘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