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房地产还能不能投资 房地产股票还能不能买

2023-04-07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6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 房子当然是用来住的,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,谁能否认投资房地产的收益?只不过现在这个时点,你问:现在房地产还能不能投资 ?房地产股票还能不能买?不好直接回答。这里编辑了一些资料,加上本人一些分析,看完,你或许有收获。
 
首先要摸清几个基本情况。
 
第一、中国现有住房保有量
 
《中国人口普查年鉴-2020》显示,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.76平方米(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.52平方米),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.18平方米(城市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92.17平方米)。41.76和111.18这两个数据,包括城市、镇和农村的家庭。我国城乡居住面积差异大,通常而言,农村、小城镇的人均居住面积要远大于城市。
 
户均居住面积超过110平方米省份:包括河南省、江西省、湖南省。其中河南省户均居住面积最高,达117.41平方米。
 
户均居住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省份:包括河北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青海。
 
有7个省份的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,分别是西藏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青海和江苏。排名前六的省份均位于中西部地区。东部沿海省份中,人均居住面积最高的是江苏,位居全国第七。
 
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居后三位的分别是广东、上海和海南,全部位于南方地区。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9.59平方米,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省份。
第二、了解北、上、广、深的住房水平并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。
 
日本:2021年日本人均住房面积是35.2平方米。日本人住的是一户建,大多数人家的面积为60-70平方米。
 
德国:2021年,德国的人均居住面积47.4平方米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1995年,德国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才36平方米。另据EmpiricaRegio机构发布的报告,2020年,德国农村地区的人均居住面积最大,为51.4平方米,城市则低于40.9平方米,小城镇和郊区介于两者之间,为47平方米。
 
美国:2021年的统计显示,美国人均住房面积为67平方米,位列第一。
 
法国:2021年的统计显示,法国人均住房面积排名第三,人均住房面积为40平方米。
 
再看看华人集中的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新加坡和香港,以及国内北、上、广、深的情况。
 
新加坡人均住房面积从建国之初的不到6平方米提升至现在超过30平方米。
 
香港约15平方米。
 
北京:北京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3.41平方米,平均每户居住面积77.64平方米。
 
上海: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0.58平方米,平均每户居住面积73.86平方米。
 
广州:广州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4.28平方米,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50.93平方米。
 
深圳:深圳市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8平方米。
 
台湾:全台湾只有2350万人口,全台湾的土地面积却有3万6千平方公里。全台湾的人口数大约与北京、上海人口差不多,土地面积却是无法相比,北京1万6千410平方公里,上海6340平方公里。因此,台湾即使有六个直辖市,最多的新北市只有400万人,即使用大台北都会区的台北市加新北市来算,也只有不到700万人口。台湾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7.65平方米,约是上海的1.5倍。
 
第三、通过房价收入比看房价水平。
 
房价最高峰的2017至2018年,从房价收入比看房价水平,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组屋是4.8(收入为家庭收入,下同),远低于香港(47)、北京(44)和上海(44),也低于东京(13)、纽约(12)和伦敦(21)。即便是主要针对非新加坡公民的私人住宅市场的房价收入比(21)也不到香港房价收入比的一半。可以说,在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,新加坡在住房方面真正做到了孙中山先生理想中的“居者有其屋”,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 
再看台湾省。全台湾只有2350万人口,全台湾的土地面积却有3万6千平方公里。全台湾的人口数大约与北京、上海人口差不多,土地面积却是无法相比,北京1万6千410平方公里,上海6340平方公里。因此,台湾即使有六个直辖市,最多的新北市只有400万人,即使用大台北都会区的台北市加新北市来算,也只有不到700万人口。台湾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7.65平方米,约是上海的1.5倍。
 
2022年,国际形势复杂严峻,国内疫情反复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。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房价收入比调查研究报告,从监测的重点100城来看,2022年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.4,较2021年下滑3.99%;从城市层面来看,城市间房价收入比差距悬殊,且分布不均衡,一线城市购房压力仍然较大。其中,青岛房价收入比为13.8,位居100个城市中第18位,购房压力相对偏大。
 
2022年从各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及其变化来看,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呈上涨态势,二线、三四线城市持续下滑,且三四线城市降幅最大。
 
其中,一线城市2022年房价收入比为30.4,较去年上升6.89%,在房地产市场政策面利好频发之下,叠加城市本身基本面优异、需求强劲,房价上涨动力较足,2022年北上广深房价全线上涨,上海、广州价格涨势更是超过10%,与此同时,4城收入增速虽稳步上升,但不及房价涨幅,导致一线城市整体房价收入比走高,购房压力加大。
 
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13.3,较去年下降4.41%,在长三角、珠三角部分二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迅猛的带动下,2022年二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走高,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达4.17%,与此同时,房价下行,数据显示,2022年二线城市房价为19044元/㎡,较2021年下跌0.42%,进而导致房价收入比下降。
 
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9.1,较去年下降7.16%。三四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特征基本一致,同样是居民收入呈现稳步上升态势,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4.56%,但三四线城市在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行情中恢复相对缓慢,房价下行压力相对更大,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三四线城市房价均价为9857元/㎡,较去年下跌2.93%,房价下滑也是变相减轻了购房压力。
 
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2022年百城房价收入比分布情况来看,处于20以下区间的城市占据绝对份额,共有93个城市,其中,分布于0-10区间的有46个城市,较2021年增加8城;10-20区间有47个城市,与2021年相比减少8城,20-30区间与30-50区间分别有4个、3个城市。整体来看,2022年我国城市间房价收入比分布不均衡,差异较大,一线城市均处于20以上水平。
 
从2022年高房价收入比城市来看,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全员上榜,产业结构丰富且完善,经济动力不容小觑,同时购房需求稳健拉动房价上涨,高收入与高房价并存,但房价涨幅明显高于收入涨幅,购房压力较大。其中,深圳、上海分别以36.5、35.2的房价收入比占据前二之位,北京、广州分别位列第四、七位;三亚受2022年几波较为严重的疫情反复的冲击,旅游业发展严重受挫,收入水平下降,但房价涨势凶猛,导致房价收入比仍居高不下,2022年房价收入比为32.5。与此同时,高房价收入比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、珠三角及海峡经济圈,其中珠三角经济圈城市占据半数份额,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发展领先的背景下,房价也具备较为稳健的上涨势头,共同作用下导致购房压力较大。
 
从2022年低房价收入比城市来看,均为三四线城市,且中部、西南、西北城市及环渤海经济圈均匀覆盖。其中,株洲仍然是全国房价收入比最低的城市,2022年房价收入比为4.8,其次为遵义,房价收入比为5.5。鄂尔多斯以6.0的房价收入比位居第三。整体来看,低房价收入比城市的房价平均低于9000元/㎡,且多城房价呈现下滑态势,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薄弱,人口吸附能力偏低,楼市发展缺乏相对稳健的需求支持,房价上涨动力也不足,进而导致价格对购房的施压力度相对较小。
 
机构预计今年总体房价收入比或继续回落。2023年市场经济将摆脱疫情防控的拖累,居民收入预期增强,收入水平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,且升幅也将有所扩大,另外,由于退税政策的出台,全国二手房挂牌量激增,影响房价预期,预计2023年二手房房价或将继续维持平稳走势。由此来看,居民收入水平与房价涨幅有望拉开差距,预计2023年全国房价收入比大概率继续维持回落态势,且降幅或会加大,居民购房压力也将进一步缓解。
 
其次,分析今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和改善的需求多大?
 
对以上总结一下。虽然我国发展仍然不充分和不平衡,但我们的住房保有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水平。
 
2022年8月10日在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上,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,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,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。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时间,我们突击发展了房地产。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0.3平方米,比1978年增加了6.7平方米,22年增加了6.7平方米。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4.8平方米,比1978年增加了16.7平方米。现在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.76平方米,这个20年增长400%。
 
住房本身有寿命,民用建筑一般50年,钢砼的稍长,住房自身调整也需要周期。所以,既然过去20年能塔吊林立地发展房地产,在人口又没有成比例增长情况下,就必然会有房地产的周期性萧条。这个是必然后果。全国遍地塔吊的景像永远也看不到了。
 
在房住不炒和现有住房保有量条件下,加之民用建筑工程50年或80的自然寿命条件,今后,人民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发展唯一动力。
 
但是,怎么评价刚性和改善需求?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看,从土地与住房面积比例看,从人口与土地比例看,从住房价格与收入比例看,人民对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的向往不呈现规律性,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主要表现为对住房面积舒适度的幸福感受。
 
所以,对刚性需求和改善需求的量的统计没有意义,因为它总体受市场上住房保有量控制。这种需求是主观愿望,量化不了。你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解决了,你的原住屋也许就腾空出售了,对他人可能就是刚性和改善性需求。如果你不腾空出售,就是要体验拥有自有产权的多地居住,或者就是囤积居奇炒房,或者取得租赁收益(实际房价收入比证明不可取)。总之,相对用于刚性和改善居住的先固定下来,其余的按市场流通。能否在一个地区囤积居奇炒房获利,这最终由该地区的住房保有量起决定。
 
当然,有人说到北、上、广、深、三亚去买房,那里是热土,人口会增加。是的,这里面有投资机会。深圳市提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,计划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,从现有28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,虽然增长幅度大,但据了解,深圳也是学习新加坡经验,大力发展公共住房。
 
最后,现在房地产还能不能投资 ?房地产股票还能不能买?这个问题应该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打赏
凡注明"来源:团爪房产网"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关键词:
0相关评论

新闻排行

热点楼盘

更多